诗意的诉说

5596 1 2013-11-12 17:10 发布者: Hox 原作者: 胡文华

窗外,已是鹅黄嫩绿,乳燕呢喃。早春的松滋,人们已融入苏醒的自然之中,享受春天带来的活力与欢畅。而茶余饭后,2013年《白云边之春》春节联欢晚会依旧成为人们的谈资,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回忆... ... ... ... ...
  窗外,已是鹅黄嫩绿,乳燕呢喃。早春的松滋,人们已融入苏醒的自然之中,享受春天带来的活力与欢畅。而茶余饭后,2013年《白云边之春》春节联欢晚会依旧成为人们的谈资,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回忆。

  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虽然已经过去月余,但是,在晚会的筹备过程中,创作班底所经历的煎熬和折磨,依旧蚀心椎骨,而成功带来的喜悦和满足,让我们在疲惫之后深舒一口长气,心头有说不出的滋味。


创新与传承的碰撞


  一台好的晚会,尤其是作为春晚这样让千家万户品味的年夜饭,需要导演使出十八般武艺,烹煎炸炒,五味调和。俗话说,众口难调,即使是再高明的厨师,也难以让所有的食客满意。而面对86万的松滋父老乡亲,要做出一桌好的饭菜,没有精心的准备,没有优选和策划,是难以成功的。

  接受任务以来,市文化局局长黄振亚就为主创团队定下了2013年春晚的基调。那就是突出松滋元素,用松滋人说松滋事,松滋人唱松滋歌,以松滋特有的艺术形式展现松滋人改天换地,与天地同辉的场景;自娱自乐,又不失大气;既有传统节目的传承,又有现代节目的创新。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是艺术届的共识。松滋民间舞蹈《九莲灯》,曾于进京展演获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深得市民喜爱。经过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初具雏形,表演的形式也是争奇斗妍,各具特色。为了将这民间的精品再现给松滋人,主创团队特聘从松滋文化馆走出去的湖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翟为民到松滋进行重新编排,现场指导。红舞鞋舞蹈培训中心积极配合,在反复的修改、完善之后,全新出炉的《九莲灯》收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亭亭如盖的荷叶、状如荷花的服装,悠扬婉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江南水乡农家女子戏水采莲的美仑美奂意境之中。《九莲灯》在演出过程中,还特意采用了LED灯光的莲叶,展现夜色中的荷塘月色,如梦如幻,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白云边是松滋的名片,是松滋的金字招牌。“将船买酒白云边”的千古传诵,也带给了主创团队灵感。以前的类似节目,多以歌伴舞的形式表现。在集思广益之后,导演组对这个节目进行新的创意,以音乐舞蹈的形式,展现诗仙李白畅游南湖、举杯邀明月的场景——

  灯光渐明,一叶扁舟从舞台一侧缓缓驶出。嘈嘈切切的古筝,如泉水叮咚,如珠玉飞溅,一古装女子凝神瞩目,纤手如飞,心无旁骛,沉浸在音韵的世界中。演奏古筝的女子刘艳在松滋城区开办楚风艺坊,其古筝培训班,学员有上百人。在舞台另一侧,羽扇纶巾的李白,一身仙风道骨,把盏临风,举杯邀月,或远眺凝思,或仰天吟诵。大型LED显示屏上,是李白泛舟南湖的画面,这是主创团队不顾凛冽寒风,专门在小南海芦苇丛中拍摄的。李白的扮演者吴安琪,也是松滋本土人,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专攻古典舞蹈,现正在北京从事电视舞蹈编导的学习。他一招一式,皆见功底,彻底的征服了现场的观众,让观众随着古筝的吟唱,沉浸在古筝悠远的音韵里,沉浸在漫天的酒香。

  对传统的传承,对节目的创新,给这届春晚赋予了新的内涵,增添了新的精彩。

城区与乡村的互动


  一个舞台,一台晚会,一出热闹,这是传统春晚的做法。丰盛也好,拮据也罢,春晚无非是五味杂陈的年夜饭。要出新出彩,就需要多方面的互动。

  文似看山不喜平。出新出彩,让本次春晚导演组煞费苦心。如何让“年味”更浓,让“民俗”更多展现,是文化局党组交给导演组的课题。春晚不能仅仅局限于舞台,应该视野更开阔,形式更丰富。因而,导演组提出方案,在土家山寨卸甲坪开设春晚分会场,和主会场进行互动,把一些在春晚现场无法容纳的节目形式放在分会场。

  卸甲坪,历来被人们视作松滋的西部,偏远与贫瘠的象征,因其山高林密,人口稀少,加上交通极为不便,很多地方依然保持着原生态。丰富的矿藏资源,地热资源,也因为其地理区位无法开发利用。市委市政府提出“三年特色发展卸甲坪”的战略思路后,卸甲坪举全乡之力,在悬崖峭壁上开山凿石,拉通了杨树坪到黄林桥的旅游公路,将乡政府迁址黄林桥,建成土家风情一条街,在地势相对平坦的曲尺河,新建民俗风情山寨。其发展来势喜人,2012年的“魅力卸甲坪”摄影大赛,更是魅力四射,吸引了海内外的摄影家参与。“魅力卸甲坪”油菜花节期间的“浑水摸鱼”,“推车花鼓”,“篝火晚会”,“温泉嬉戏”,至今让许多人津津乐道。2012年,中央电视台《北纬30度·远方的家》栏目组慕名专程到卸甲坪采访制作了一期节目。基于此,晚会导演组将分会场设立在黄林桥集镇。

     与湖南一河之隔,有“荆州屋脊”之称的黄林桥民族风情街,今夜打扮得格外妩媚。沿街的民居灰砖青瓦,飞檐画栋,古朴而庄重。屋檐下悬挂着的大红灯笼,烘托出浓郁的节日氛围。黄昏向晚,十里八乡的土家族乡亲陆续前来参加聚会,点燃篝火,敲响锣鼓,舞起雄狮,分享收获的喜悦和节日的欢乐。

  舞狮是松滋春节期间最常见的民俗,随着锣鼓的响起,四班狮子从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向会场中央汇聚。来自王家桥镇乔大祥班和八宝镇王邦华班的狮子,按照传统的“拜四方”习惯,或喜或嗔,或怒或闹,不同的表情,不同的形态,不同的动作,反映出的却是相同的欢乐,相同的心情。乔大祥的狮子在松滋享有盛名,民国时期,在老县城老城,每逢盛事,都以能邀请乔大祥狮子前来助兴为荣。“狮子爬台”是舞狮的高难度节目,过去,一般情景下狮子能爬上10张以上的八仙桌摆放的高台,而现在,因为舞狮人年事已高,处于安全的考虑,节目组只安排爬上三张桌子摆放的台子。   

     舞狮之后,与之争锋的是松滋民间传统的打击乐双镲子,也称双镲锣鼓。双镲锣鼓在松滋境内已流传数百年,现为省级非物遗保护项目。在现场表演的,分别是洈水镇南闸村锣鼓队,洈水镇薛家洞村锣鼓队。表演的曲牌有《扑中蛾》、《水点鱼》、《八哥洗澡》、《风锣大》、《龙摆尾》、《上天梯》等。

     卸甲坪乡的乡亲也不甘落后,表演了具有浓郁土家风情的推车花鼓。土家男女青年载歌载舞,追逐嬉戏,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演员阵容中,有松滋的“民歌大王”,年过七旬的宁远俊和他两个女儿,松滋的民歌代代传承,让人欣慰。

  在熊熊的篝火周围,土家青年男女追逐围拢而来,摆手而舞。

      人们在劳动之余摆手舞蹈,表达对丰收的祈望和收获的欢愉。分会场的节目,以民俗过年为主题,体现了松滋人在过年时候那种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氛围。这一幕,通过LED大型显示屏与主会场的关注分享,让观众在欣赏精美的文艺节目的同时,也感受了乡村大年夜的喜庆与热闹。城区与乡村的互动,也让春晚达到一个高潮。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纵览松滋历届的春晚,有两个节目那是必备的。一为松滋说鼓子,一为松滋京剧。松滋说鼓子是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是沈兴亚老先生穷尽一生传承和创新的产物,也是他心血和汗水的结晶。老先生去世后,我曾经自告奋勇的做了一起新闻节目,名为《弦断琴碎垄上行》,回顾了老先生在荆州电视台和松滋电视台联手举办“春天垄上行”时,登台演出的情景。那个时候,老先生已经被检查出罹患重病,仍强忍病痛,登台献艺,让四座惊艳。此后很大一段时间,我和周边的朋友们,都为老先生的衣钵没有传承而痛心。这种情形,直到沈萍接手演出,并收徒授艺,才让人内心慰藉。

  去年,市文化局举办了第三届“松滋说鼓子”大赛,以期发掘新人,传承这一传统艺术门类。而沈萍和她的同事创作的松滋说鼓子《哭嫁》也在湖北省首届艺术节中勇夺曲艺类第二名的好成绩,并已得到通知,将代表湖北参加2013年在山东济南举办的全国艺术节文艺汇演。捷报传来做纸钱,足以告慰沈兴亚老先生的在天之灵了。

  更为可喜的是,在去年的大赛中,斯家场镇的曾庆阳小朋友,表现出令人惊诧的表演天赋。时年九岁的小家伙,声音洪亮,吟诵俱佳,一登上舞台就有舍我其谁的状态。春晚的“松滋说鼓子”,曾庆阳的表现让人咂舌,也成为春晚的亮点之一。

      有人说,今年的春晚是老少争雄。这一点也不过。少是说的曾庆阳,还有《国粹style》的一群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们。而老将则是指的压轴大戏的京剧艺术家们。这群平均年纪在70岁以上的老人们,原来都是松滋京剧团的翘楚。有的退休多年,有的已经离开剧团另谋职业,而春晚导演组一声召唤,老人们不讲条件不讲报酬,就聚拢在春晚剧组,开始排练。

      松滋京剧曾经盛极一时,当年,人们以“两进中南海,唱红京津沪,蜚声港澳台,名扬东南亚”来形容松滋京剧鼎盛时期的盛况。以杨至芳为代表的松滋京剧,曾经是松滋文化艺术届的一个品牌。松滋的几代人都是听着老艺术家们的京剧长大成人的。去年正是松滋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原有的剧团改制,人员分流。由于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剧团改革,倾情倾心,给予最宽松的政策,最优厚的待遇,剧团的老艺术家们怀着感恩的心踊跃参加,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没有服装,就自己到省京剧团去租借,没有伴奏带,就自己找录影棚去录音。排练历时一个多月,演员人数50多人,节目时长达20分钟。功夫不负有心人,京剧联唱获得极大的成功,令观者动容,也更让我们心生敬意。

     如果说京剧联唱是对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弘扬,那么,舞蹈《国粹style》则是糅合了流行元素和传统戏曲的精华。风靡全球的骑马舞,配上京腔京韵的伴奏,表现出对松滋京剧的一种尊敬。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再现了创新的魅力。

泪水与欢笑的交织


  做春晚难,做一台好的春晚更难,做一台众人都喜欢的春晚那就是难上加难。一个春晚导演,就好比一个身怀绝技的名厨,要把一大堆的食材,做成川、湘、粤、鲁等不同菜系的大拼盘,做成每个人都喜欢一道抑或更多的美味佳肴的满汉全席。个中滋味,只有参与后才能知道。

  每年的春晚,都有松滋在外工作的人员通过网络视频拜年的桥段。这看似简单,却牵扯方方面面。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每年都牵挂家乡,牵挂家乡人民。在得知松滋春晚需要他面对摄像机拜年时,没有任何推辞,节目录制完成后,又担心效果不好,主动的挥毫泼墨,以一幅书法长卷作为备用。独臂将军贺炳炎在京的子女们,更是全部聚集在一起,忙碌一个下午,拍摄数十遍,直到满意为止。

  导演组得知松滋南海有几位战士驻守在祖国的最边陲——黑龙江的漠河边防哨所,便想到能否拍摄视频。当导演组的电话打到部队,部队首长高度重视,专门派后勤科长带着摄像设备,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驱车40多公里,又在冰天雪地步行20多公里,来回历时两天,完成了一个只有十数秒钟的镜头!而松滋在海外工作和学习的一些视频,更是通过市侨联和松滋一些机关干部联系,才不负众望,完成视频拍摄和制作任务。

  有欢笑,也有泪水。春晚总导演张小希统揽全局,指挥若定。在外人看来,很是风光。可是,有谁知道,正是在他全力筹备春晚之时,他的母亲因肺癌住院多日,生命已进入倒计时!在老人弥留之际,他不能陪伴左右,全托付给弟弟和专程从北京赶回的妹妹照看。春晚刚刚结束,老人便撒手西去,留在张小希心头的,是永远的疼痛,永远的愧疚!而令他感到欣慰的是,春晚演出后,好评如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茂安当面夸奖说这是近十年来做的最好的一台春晚,体现了松滋的民俗民风,彰显了松滋元素。市政协主席朱作清总结了今年春晚的三大特色,并指出这台春晚不仅是给人们奉献了精美的精神食粮,而且对松滋2012年的工作进行了全程回顾,起到了振奋士气的作用。

  蓦然回首,我们可以毫不谦虚地说,2013年《白云边之春》春节联欢晚会是一次文艺精品的结集,更是一次诗情画意的诉说。作为春晚的参与者之一,我只能说,这次参与的过程,是一次学习与进步的过程,在很多的夜晚,春晚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的,是春日般的温暖。

  春天,已经来了。来年的春晚,又将带给我们怎么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一落索2013-11-13 14:21
胡老师的文字功底可见一斑,但商业气息太过浓重。
回复
投诉/建议联系

yun@songzi100.com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网站
拒绝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在本站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法律相抵触的言论!本站内容均为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
  • 关注公众号
Copyright © 2012-2024 松滋百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1510号-3 鄂公网安备 42108702000062号

关灯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